100年08月16日:台北市校友會八月份主題活動_「百毒不侵‧健康一生」談塑毒及其他

中華淨食健康協會
中華淨食健康協會(進入網址)

文:台北市真理大學校友會

時間:100年8月16日(週二) 19:00~21:00

地點:臺北市南京東路五段89號14樓

講師:中華淨食健康協會秘書長吳耀宗

主辦:真理大學北區校友會

免費健康講座,請踴躍報名參加

「百毒不侵‧健康一生」談塑毒及其他

黑心起雲劑(塑化劑)的風暴,延燒至今已經將近兩個月,引起很大的風波,搞得人心惶惶。其實在我們生活週遭有太多污染問題,危害人體的程度比塑化劑更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健康。現代人面臨這麼多污染的事件,我們要如何防止塑化劑及其他毒素的傷害,是維持健康的第一要務。 在這場健康講座裡,邀請中華淨食健康協會的專業講師,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簡單和自助的方法,來避免各種毒素的傷害,維持身體的健康。 中華淨食健康協會已經成立超過17年,一向都在推廣「體內環保救自己,體外環保救地球」的健康理念和方法,幫助許多社會大眾遠離污染,遠離疾病的威脅,重拾身體的健康。

這一次台北市校友會八月份主題活動邀請到中華淨食健康協會秘書長吳耀宗來跟大家分享塑化劑的危害與如何淨食養生,讓在場的校友們受益非淺。
首先,吳秘書長跟大家介紹塑化劑的來由、用途與危害:塑化劑簡單來說就是塑膠的添加物,而塑膠在添加了塑化劑之後,可以依據使用的功能、環境不同,製造成擁有各種韌性的軟硬度、光澤的成品,又因為塑化劑原料單價便宜,所以在現今的社會中,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產品,無論是利用在建築、外裝、食品包裝、各式工具、容器、甚至醫療器材等,或多或少皆會利用到塑膠的材質,其中愈軟的塑膠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劑愈多。而塑膠製品中的塑化劑會因為儲存的溫度、時間、pH值而釋放到環境之中,因此塑化劑在我們的環境中幾乎是無所不在,不管是在空氣、土壤、水源都可以檢測到它的含量,然而即使環境中所含濃度並不高,可是經由食物鏈濃縮的過程,人體無意間所吸收的塑化劑濃度,可能比環境中的濃度還要高達至上千倍。而在日常生活中的塑膠製品、食品包裝、甚至醫療器材等,也都使我們曝露在塑化劑下的機率更加的頻繁,而塑化劑在動物實驗上已經證實會導致體重降低、肝、腎細胞癌、血液循環系統疾病、以及生殖機能上的癌症等。 人體曝露在塑化劑下最多的情況是經由食物的攝取進入人體,在選擇食品容器時,應當避免使用塑膠材質,改以高品質的不銹鋼、玻璃、陶瓷器為主,這些容器相對的安全許多。若必需使用塑膠製品作為食品容器,也應避免長時間的重覆清洗使用,這會增加塑化劑溶出的機會;保存食品經常會使用到的保鮮膜,應選擇PE、PVDC的材質,並避免放到微波爐中高溫加熱,如果必需加熱時,可以在保鮮膜上以牙籤戳幾個小洞,讓氣體可以釋放出來,在包覆時也要避免直接接觸到食物。雖然塑化劑經由皮膚接觸而進入人體的量非常少,可是市面上的塑膠玩具通常含有添加了不少的塑化劑,所以家中的小朋友避免將玩具放到口中,並在把玩過後勤加洗手,免得間接將殘留在手上的塑化劑吃入體內
再者,吳祕書長分享的淨食的好處與一些養生的方法:台灣在六十年代之前,由於工業尚未很發達,一般人所得到的疾病,基本上都是由於髒亂環境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因此那個時候的處理方法,是根據那種病菌給於適合的抗生素,現在常常可以聽到的慢性文明病,在那樣的環境之中,是很少看見的。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工商業發達,環境的特性也隨之改變,更加上醫藥也發達,所以從前那些致命的傳染性疾病,對人的威脅已經減輕許多,甚至消失了,轉而現在威脅人體健康的疾病,都不是傳染性的,已經變成慢性的文明病,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根據衛生署統計的資料,這十多年來的國人十大死亡原因,都以這些慢性文明病居多,而且還有每年增加的現象。可是一般醫藥處理這些慢性的文明病,只能治標,避免病情惡化,有的甚至束手無策,例如癌症。這些方法還是脫離不了「治已病」的範圍,沒辦法做到預防的效果。 如果去探究維持身健康的因素,不外乎是均衡營養、充足睡眠、適度運動、快樂心情及淨化排毒等五項因素。在這其中,前面四項因素較為人所知,同時也比較容易做到,但是淨化排毒則是最近才廣為人所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各種污染充斥,如果沒有做好淨化排毒的動作,就很難達到真正的健康。 環境污染根源於工業廢棄物的非法排放(廢氣及廢水)、化學物質的濫用(例如農藥、防腐劑、違法的食品添加物)、家庭廢棄物及輻射與電磁波………等因素,這些污染物質充斥於日常生活中,難怪在報章媒體中,常常就會報導又發現食物中有過量的食品添加物、過量的防腐劑、過量的農藥殘留及過量的化學物質;工廠排放出含有化學物質的廢氣和廢水,污染破壞了空氣、土壤及水質;家具或建材含有不該有的防腐劑(如甲醛)及化學物質。這些污染物質會導致細胞發生病變,最後可能發生癌症;另外也會造成器官功能發生異常。 除了這些化學污染之外,由於物質充足,現代人平常的飲食變的非常複雜,許多人吃的太多、太精緻、太多酸性食物、太多的肉類、脂肪……等,讓體質偏酸性,同時也累積了太多的血脂肪,危害了心臟血管的功能;食物進入體內之後,經由消化吸收之後會產生排泄廢物,其中未完全排除的廢物(宿便),所含的毒素經人體的循環系統,會導致毒素危害健康的狀況。另外體內新陳代謝之後,也會產生一些代謝毒素囤積身體之內,更會加重器官的負擔,甚至造成身體的傷害。
前述這些化學的污染物、宿便及代謝毒素(印地安醫學統稱為AMA)就是造成慢性文明病的主要根源,因此,對於這些慢性文明病如果僅由控制的方法,根本就無法側底改善,唯有先將AMA避免產生或是排除,再配合適度的運動及良好的心理狀態,人體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健康。 為了達成排毒、養生、防癌、健康與長壽的目標,可用「淨食」的方法,避開影響健康甚鉅的AMA。「淨食」的原則可區分成兩個意義:一、是避免AMA進入體內,就是在平常的飲食中,食用安全、無毒及乾淨的食物,同時在飲食方面避免食用太過複雜與精緻的食物,更積極來說,就是推廣「不使用、不販賣、不製造有害人體及環境的各種商品」的理念;二、在適當的時間,採取「淨食療法」把積存在體內的AMA排除,讓身體得到徹底的清淨。這兩層意義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環保救自己,體外環保救地球」。
台北市校友會八月份主題活動_1
台北市校友會八月份主題活動_2
台北市校友會八月份主題活動_3

台北市校友會八月份主題活動_5
台北市校友會八月份主題活動_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